職場中,不乏很多工作“努力”的人。
我指的“努力”是,看似努力完成上級領導布置的任務,但很少過問這件事情產生的真正價值,即對企業經營業績的貢獻。
這種人群大量存在于企業中,所以,很多時候企業存在一種現象:高績效,低業績。
員工個人打分很高,部門目標也完成得很好,可企業業績就是上不去。
對于個體來講,這種任務式思維當然要不得。
但對于企業而言,最大的責任出在管理者身上,因為管理者沒有為員工的工作植入目的性。
員工出的問題,必須從組織上去找原因,如此,企業才能持續發展。
一、破除任務式思維,構建工作目的性
按理說員工做什么事,都是從公司戰略目標,一級一級分解下來的。
從公司到部門,再從部門到個人,最后管理者推動大家制定工作計劃,每個人通過完成計劃來實現目標。
但現實是什么呢?很多人的工作是沒有主線的,尤其是部分中后臺部門,經常被其他部門“撕扯”。
如果不弄清楚任務背后的目的,就很容易陷入任務式思維,為了做而做。
二、破除KPI“割裂化”,構建咬合型指標
不能責怪員工的理由在于,很多時候,考核指標支持了這樣的任務式思維。
員工會說,我的考核指標就是市場活動數,這沒毛病啊。
這就會帶來一個問題,都站在自己的視角。誰站在客戶視角,或者是公司視角?
但當所有部門都這樣時,老板就開始抓狂了:為什么大家的管理分數都這么高,公司的效益還在下滑呢?
所以,這樣做違背了KPI指標的一個重要原則“客戶導向”,很容易形成“指標割裂不成系統”的狀態。
三、破除“語文式”管理,構建“數學式”管理
那管理者到底應該如何做,才能杜絕員工任務式思維呢?
摒棄“語文式”管理,回歸“數學式”管理。
怎么理解呢?
透過大量文字,即所謂的“語文式”管理,我們會發現:員工的任務和制定,都過于隨意。通常是直接從“目標”,就跳到了“計劃和任務”,但是這中間的支撐和邏輯關系卻說不清楚。
不僅僅是員工,有時候連企業負責人也這樣。比如,一家企業明年要實現10億的銷售額,企業負責人給華東區分3億,華北區分2億,東北區1億,華南區4億。
但是這樣的指標分解,只是把數字分下去了,僅僅是結果到結果的指標分解,為什么給華南區分4億,僅僅是憑借主觀的判斷嗎?他們怎樣做才能完成目標?可能從員工到企業一把手都沒底。
如果用“數學式”管理好過程管理,從而確保目標達成,應該是怎么樣的呢?
還是用市場部為例,前文提到的市場部給自己定了30場市場活動的指標,如果我們稍微把考核指標調整成“潛在客戶數”,從這個指標出發,我們怎么做?
下面,我們來列舉一個數學公式:
潛在客戶數=活動場數*場均人數*到場率*接觸率*需求率
有了這個數學公式的好處是什么呢?作為管理者,思路就清晰多了。
到底該管什么,就一目了然,就是狠抓活動數、場均人數、到場率、意向率這四大精準的管控點。
對于員工來說,這樣做的好處是,一能找到工作的主線,二對目標達成更有底。
其實,這就是前文中提到“語文式”管理和“數學式”管理的區別。
如果沒有通過公式去構建起目標和具體工作的數學邏輯,過程管理就很容易淪為“任務管理”,“數學式”管理幫助管理者和員工在“任務”和“目標”之間找到一個能夠銜接彼此的要素。
免責聲明:本文系網絡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權,請聯系刪除。
一堂凝聚人心,堅定信念的實效課程。 一次激發內驅,解鎖潛能的難得機遇。 一套洞察市場,趨勢預判的實用工具。
企業進行培訓,是為了團隊更新思想觀念、轉換思維方式、提升工作能力和績效、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,以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,而實施有計劃、有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。是提高管理水平,推動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! ≡鯓硬拍茏龊脝T工培訓呢? 中國建材商學院,作為長期為全國建材行業提供培訓和咨詢服務的專業機構,分享三點心得,供參考! ∫、有人負責、做好計劃 要指定相對內行的人員負責企業培訓工作,以保持培訓
4月30日,貴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期營銷能力提升培訓班圓滿結束。 貴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博出席開班儀式并作動員講話,強調了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,培訓對于打造營銷隊伍,提升業務能力,推動公司發展的